无障碍

青岛市2004年度出国(境)培训优秀成果汇编(八)

日期:2005-08-31

澳大利亚海洋渔业发展状况的思考





            
 
   
青岛市海洋渔业局




1994年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许多国家正式拥有了大片海域。许多国家把海域视为一种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和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据国家海洋局资料,世界海洋产业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4%左右,海洋产业产值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最高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为8%。2O O 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3O O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3.6 %。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并把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经济之一。这次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参加了"赴澳大利亚第二期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对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学习考察。现结合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现状





(一)强劲增长的澳大利亚海洋产业  




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满足亚大地区海洋商品和服务迅速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它以海洋为基础的产业产值从1987年160亿澳元增长到1994年30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实际的年增长率将近8%,大大超过一般经济的增长。1999/2000年度海洋渔业总产值达32亿澳元(相当于160亿元人民币,比1990/1991年度3亿澳元的总产值增长了近10倍,年均递增率达30%,而且这样的发展势头还将继续下去。海洋产业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二)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类及优势产业




1、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类




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四类,主要分海洋资源型产业、海洋系统设计与建造业、海上作业与航运业、海洋有关设备与服务业。海洋资源型产业系指那些与海洋资源利用直接有关的产业以及相关的下游加工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渔业、海洋药物、海水养殖和海底采矿业。海洋系统设计与建造业包括船舶设计、建造和维修,近海工程和海岸工程。海上作业与航运业包括海上运输系统、漂浮和固定海洋结构物的安装、潜水作业、疏淡和倾废等。海洋有关设备和服务业包括制造业、海洋电子和仪器仪表工程和咨询公司、机械、通信、导航系统、专用软件、决策支持工具、海洋 研究、海洋勘探和环境监测等。





2、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优势领域




在海洋产业的许多方面,澳大利亚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或是具有世界竞争力。而且培育这一优势的潜力还很大。当前的优势领域有:高速铝壳船和渡轮的设计和建造、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海洋研究、旅游、环境管理、海藻养殖、农牧渔业及渔业管理等。除现有产业的增长外,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例如由海洋生物中提取药物和精细化学物质就属新兴海洋产业。





(三)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对就业和出口的贡献




目前,海洋产业容纳了大量就业者,具有创造地区高附加值 企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新的就业机会的巨大潜力。据估计, 1994年海洋产业对国内出口的贡献为65亿澳元,占总出口的7%,而且具有扩大出口的巨大潜力。海洋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旅游业直接的就业人口为535600人,海洋旅游业大约占35%;海 洋油气的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渔业捕捞就业人数估计为19000 人;造船业约6000人;海上运输服务业4200人;游艇制造提供3 200个就业机会。





(四)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繁荣的原因分析




澳大利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海洋研 究能力,海洋经济如此发展是不可能的;技术熟练的专门人才, 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继续作为政府和产业的关键性问题。





以渔业生产为例,澳大利亚海洋渔业生产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注重沿海水域的环境保 护,保持海水水质的清洁,保证海洋生物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追求渔业产品的高质高价。澳大利亚1999/2000年度的渔业总产值虽高达32亿澳元,但海洋捕捞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2%,他们追求的是量小而价高的产品。三是重视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海洋养殖业的力度。像昆士兰州海洋养殖业产值1993/1994年度为2340万澳元,而2000/2001年度则达到5610万澳元,7年增长了1.4倍,其养殖业在渔业中的比例也从1993/1994年度的10.1%上升到2000/2001年度的22.7%。四是重视海洋渔业的科研工作。在昆士兰州就有三个政府投资兴建的渔业研究所。据介绍,为筹建一个研究所,政府投资了250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亿2千万元,研究所每年的研究经费是41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2000多万元,该研究所主要是研究海水养殖方面的问题,重点是①研究如何保持海水的纯洁,研究养殖一些海洋生物、鱼类,如梭鱼、鲍鱼、海参、虾等以净化海水;②研究如何通过生物技术提高养殖产量;③研究如何提高养殖生物幼体的质量;④研究甲壳类海洋生物的养殖,像虾蟹等。五是通过出口外销,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如1999/2000年度出口的海鲜总值达15.4亿澳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6%,出口的珍珠总值达19.9亿澳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2%,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国(包括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





(五)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前景




海洋产业的巨大潜力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影响将大于许多其他的经济部门。1994年海洋前景大会及其后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产值将达到850亿澳元。





二、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构成





(一)海洋第一产业在调整中发展




青岛渔业历史悠久。据统计,2003年全市海洋第一产业完成 现价产值8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海洋渔业全年完 成现价产值81.14亿元,增长1.82%;2003年全市完成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占全市海洋产业当年增 加值的比重为22.56%,其中海洋渔业完成增加值47.23亿元,占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的99.77%。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渔业代表了青岛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青岛市海洋渔业完成海水产品总产量126万吨,其中海洋捕捞44.3万吨,海水养殖81.7 万吨,在全省沿海城市中位居第三。出口水产品33万吨,创汇8.06 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的44%,占全国的17%,居全 国各城市之首。





(二)海洋第二产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期




1、传统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市传统海洋第二产业完成产值166.7亿元,占海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74.1%,比上年增长32.46%。海洋盐业增值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原盐实现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8%。海盐化工稳步发展,2003年海盐化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冷藏、冷冻水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出口能力进一步提高。2003 年我市完成产值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完成出口交货值 46.76亿元,占第二产业海洋出口交货值的48.6%,比上年增长




2、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及活性物质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据调查,2003年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完成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实现利税82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5%。独具特色的甲壳质加工利用产业初具规模。青岛海生生物公司生产的医用甲壳质纤维素、即发集团开发的甲壳质纤维素针织内衣,胶南明月甲壳素公司甲壳素保健品和饲料添加剂,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开发的"农乐一号",青岛海洋药物研究所研究开发的保健食品"喜多安",青岛新高研究所和海汇生物工程公司的 "海赋健"等甲壳素加工产品,形成了我市甲壳质加工利用产业, 总产值达1亿多元,利税总额4000万元。





水产养殖饲料产业快速发展。中科院海洋所与长生集团组建的长生中科水产饲料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海森特"牌对虾配合饲料、日本对虾专用饲料、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饲料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万吨以上,将会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水产养殖饲料产业发展迅猛。据调查,2003年水产饲料的产值达到8558万元,是上年的2.2倍。





新兴的海洋化工产业正在崛起。目前,海藻化工、海洋涂料、溪铁哥典的深加工等行业构成我市新兴的海洋化工产业。2003年产值达到10.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1%;其中,以海带为原料,加工生产海藻酸纳、甘露醇、精琪等产品的海藻化工行业完成产值5.78亿元,增长95.4%。





(三)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务实




1、海洋三产在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在海洋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2003年全市海洋经济第三产业总产值完成197.5亿元,增加值完成96.7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5.9%,占全部海洋产业增加值的45.99%,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是海 洋经济三次产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的产业。




2、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科研三大行业构成我市海洋三产的主体




2003年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科研三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92.6亿元,占海洋三产增加值的95.8%。其中滨海旅游完成增加值58.8亿元,占60.8%;海洋交通运输完成增加值32.7亿元,占33.8%;海洋科研完成增加值1.16亿元,占1.2%。其他海洋三产行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占4.2%。




3、作为青岛海洋产业的龙头,港口资源的开发是青岛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支撑点




2003年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港口集装箱西移和挺进西海岸战略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海洋运输生产总体运行良好,水运客运周转量0.8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5%,水运货运周转量1683.7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1%,2003年港口吞吐量达1413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4万TUEo海洋交通运输实现增加值32.7亿元,同比增长26.0%。




4、海洋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或达到世界水平,海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青岛凭借着自身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速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青岛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的转变进程。但海洋科研创造的增加值仍较小,2003年海洋科研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





三、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具体设想





(一)港口和海洋运输业




青岛是一个港口贸易城市,港口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最大 优势和膨胀点。青岛港地处我国北方海岸线中央,是我国沿黄河 流域最大的出海口,与日本神户、韩国釜山等著名港口仅一水之隔,是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枢纽港口o青岛港区拥有丰富的建 设深水港的资源,胶州湾可建设100个深水泊位。 (二)依托海洋生物技术优势,才立伸现代高效渔业发展链条以工厂化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立体养殖为切入口, 加快发展设施渔业、高效渔业和精品渔业,全市深海抗风浪大网 箱约300个,工厂化养虾面积争取发展到800亩,工厂化养鱼达到 15万平方米,虾池养海参10000多亩。加快开发田横岛、大管岛、 小管岛、连三岛、灵山岛、斋堂岛附近海域及青山湾近海、竹岔 水道等深水区。





(三)滨海旅游业




重视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创名牌,上规模。要根据青岛旅游 景点和游客逗留时间,开展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发展宗教 文化、建筑文化特色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海岛旅游,开展水上运动、海上观光、海底观光,大力开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调动游 客兴致和情趣,增强吸引力。





(四)重组船舶工业,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加快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和前湾港建设。精心打造青岛国际船舶商务信息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五)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制造业




海洋生物体内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物质,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随着陆地药用资源的日益匮乏,海洋药用资源和生物制品更加显 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和开发海洋药物是青岛的技术优势,现已拿到药证和正在进行 临床实验的国家一类新药有5-6个,其他类别的药物有近20个, 还有一批保健食品、化妆品、功能食品、生物制品及其中间产物。





(六)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青岛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因此,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技术 产业对青岛具有特殊的意义。青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具备一 定的优势条件:一是水质好、资源保证程度高。青岛地处暖温带、海岸线长达730公里,多数地段海水质量尚好,取水方便,有利于海水资源开发,保证程度高;二是海水利用有一定基础。





(七)海盐及海洋化工业




一是海洋精细化工。包括从海洋植物、动物中提取生物制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如从藻类中提取的三大胶-琼胶、褐藻胶和卡拉胶,琪、甘露醇以及褐藻多糖硫酸醋、低电渗琼胶素(argrose) 等;以生产琪、甘露醇等产品的青岛明月海藻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产量为亚 洲第一、世界第三。二是盐卤化工。





(八)海洋工程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的产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工程技术越来越重要,港口码头 建设、海底光缆铺设、滨海砂矿开采、海底油气开发、海洋矿产 勘探、海底管线探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军工设施等都需要海洋工程技术作支撑。





四、加快发展青岛海洋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认识,重视海洋产业发展




更新观念,端正意识,是提高领导和各界群众素质的重要内容。现代海洋观认为,海洋不仅仅是战略通道,而且还蕴藏着丰 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海洋观念包括海洋国土观念、海洋是资源宝库、全球通道、 人类新的生活空间的观念,还包括海洋健康观念、科技兴海观念、 实现海洋科学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跨越的观念等;





(二)充分释放海洋科技潜力,努力经营好海洋科技资源




加快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和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已成为青岛海洋科技事业实现新世纪跨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01年7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青岛筹建"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将是青岛海洋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进一步巩固青岛在全国海洋科技领域的龙头地位,并有望得到国家重大资金的支持。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




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 则,鼓励本市和外地的单位和个人跨行业、跨地区投资,从事海洋开发与保护,特别要注重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大型企业集团来青岛投资。金融部门应加大对发展海洋产业的贷款扶持力度o要加大海洋开发项目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积极吸引境外大财团、大公司参与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加强海洋产业建设。优先安排建设周期短、效益好和出口创汇多的海洋产业项目。





(四)突破瓶颈因素,加快港口、码头和交通设施建设




1、加快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增强港口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今后几年将投资160亿元用于港口建设,明年将建成前湾港三期五至七泊位;前湾四期深水集装箱码头项目,以炼油厂和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为依托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




2、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湾新港区是青岛港迅速发展的希望,潜力巨大。目前青岛新老港区之间只有一条胶州湾高速公路连接,显然满足不了黄岛新港区发展的需要。




3、争取将青岛纳入国家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亚欧大陆桥已经开通,这为青岛港开辟国际运输、扩大国内外物流,增加了一条重要的新渠道。青岛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应争取尽早纳入国家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计划,并成为桥头堡群的龙头。




(五)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推进标准化战略




1、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树立"绿色渔业"发展理念,强化从"鱼塘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逐步建立起渔业标准体系。加强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重点养殖水域和标准化示范区进行环境监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从产地和市场等多个环节加强水产品质量检验。





2、重点突破主要品种的病害防治技术




其重点是根据特定养殖方式下养殖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管理时期的特点,在采用合理的养殖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水质管理和调控技术(包括生物、化学等方面),维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害发生。





3、加速渔业产业链发展




针对青岛市渔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的现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所有制、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

青岛市2004年度出国(境)培训优秀成果汇编(八)

日期:2005-08-31

澳大利亚海洋渔业发展状况的思考





            
 
   
青岛市海洋渔业局




1994年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许多国家正式拥有了大片海域。许多国家把海域视为一种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和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据国家海洋局资料,世界海洋产业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4%左右,海洋产业产值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最高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为8%。2O O 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3O O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3.6 %。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并把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重点发展的三大特色经济之一。这次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参加了"赴澳大利亚第二期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对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学习考察。现结合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现状





(一)强劲增长的澳大利亚海洋产业  




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满足亚大地区海洋商品和服务迅速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它以海洋为基础的产业产值从1987年160亿澳元增长到1994年30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实际的年增长率将近8%,大大超过一般经济的增长。1999/2000年度海洋渔业总产值达32亿澳元(相当于160亿元人民币,比1990/1991年度3亿澳元的总产值增长了近10倍,年均递增率达30%,而且这样的发展势头还将继续下去。海洋产业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二)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类及优势产业




1、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类




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四类,主要分海洋资源型产业、海洋系统设计与建造业、海上作业与航运业、海洋有关设备与服务业。海洋资源型产业系指那些与海洋资源利用直接有关的产业以及相关的下游加工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渔业、海洋药物、海水养殖和海底采矿业。海洋系统设计与建造业包括船舶设计、建造和维修,近海工程和海岸工程。海上作业与航运业包括海上运输系统、漂浮和固定海洋结构物的安装、潜水作业、疏淡和倾废等。海洋有关设备和服务业包括制造业、海洋电子和仪器仪表工程和咨询公司、机械、通信、导航系统、专用软件、决策支持工具、海洋 研究、海洋勘探和环境监测等。





2、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优势领域




在海洋产业的许多方面,澳大利亚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或是具有世界竞争力。而且培育这一优势的潜力还很大。当前的优势领域有:高速铝壳船和渡轮的设计和建造、海洋石油与天然气、海洋研究、旅游、环境管理、海藻养殖、农牧渔业及渔业管理等。除现有产业的增长外,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巨大的潜力, 例如由海洋生物中提取药物和精细化学物质就属新兴海洋产业。





(三)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对就业和出口的贡献




目前,海洋产业容纳了大量就业者,具有创造地区高附加值 企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新的就业机会的巨大潜力。据估计, 1994年海洋产业对国内出口的贡献为65亿澳元,占总出口的7%,而且具有扩大出口的巨大潜力。海洋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旅游业直接的就业人口为535600人,海洋旅游业大约占35%;海 洋油气的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渔业捕捞就业人数估计为19000 人;造船业约6000人;海上运输服务业4200人;游艇制造提供3 200个就业机会。





(四)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繁荣的原因分析




澳大利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海洋研 究能力,海洋经济如此发展是不可能的;技术熟练的专门人才, 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继续作为政府和产业的关键性问题。





以渔业生产为例,澳大利亚海洋渔业生产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注重沿海水域的环境保 护,保持海水水质的清洁,保证海洋生物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追求渔业产品的高质高价。澳大利亚1999/2000年度的渔业总产值虽高达32亿澳元,但海洋捕捞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2%,他们追求的是量小而价高的产品。三是重视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海洋养殖业的力度。像昆士兰州海洋养殖业产值1993/1994年度为2340万澳元,而2000/2001年度则达到5610万澳元,7年增长了1.4倍,其养殖业在渔业中的比例也从1993/1994年度的10.1%上升到2000/2001年度的22.7%。四是重视海洋渔业的科研工作。在昆士兰州就有三个政府投资兴建的渔业研究所。据介绍,为筹建一个研究所,政府投资了250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1亿2千万元,研究所每年的研究经费是410万澳元,相当于人民币2000多万元,该研究所主要是研究海水养殖方面的问题,重点是①研究如何保持海水的纯洁,研究养殖一些海洋生物、鱼类,如梭鱼、鲍鱼、海参、虾等以净化海水;②研究如何通过生物技术提高养殖产量;③研究如何提高养殖生物幼体的质量;④研究甲壳类海洋生物的养殖,像虾蟹等。五是通过出口外销,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如1999/2000年度出口的海鲜总值达15.4亿澳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6%,出口的珍珠总值达19.9亿澳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2%,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国(包括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





(五)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前景




海洋产业的巨大潜力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影响将大于许多其他的经济部门。1994年海洋前景大会及其后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澳大利亚海洋产业的产值将达到850亿澳元。





二、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构成





(一)海洋第一产业在调整中发展




青岛渔业历史悠久。据统计,2003年全市海洋第一产业完成 现价产值8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海洋渔业全年完 成现价产值81.14亿元,增长1.82%;2003年全市完成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占全市海洋产业当年增 加值的比重为22.56%,其中海洋渔业完成增加值47.23亿元,占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的99.77%。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渔业代表了青岛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青岛市海洋渔业完成海水产品总产量126万吨,其中海洋捕捞44.3万吨,海水养殖81.7 万吨,在全省沿海城市中位居第三。出口水产品33万吨,创汇8.06 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的44%,占全国的17%,居全 国各城市之首。





(二)海洋第二产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期




1、传统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市传统海洋第二产业完成产值166.7亿元,占海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74.1%,比上年增长32.46%。海洋盐业增值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原盐实现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8%。海盐化工稳步发展,2003年海盐化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冷藏、冷冻水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出口能力进一步提高。2003 年我市完成产值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完成出口交货值 46.76亿元,占第二产业海洋出口交货值的48.6%,比上年增长




2、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及活性物质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据调查,2003年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完成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实现利税82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5%。独具特色的甲壳质加工利用产业初具规模。青岛海生生物公司生产的医用甲壳质纤维素、即发集团开发的甲壳质纤维素针织内衣,胶南明月甲壳素公司甲壳素保健品和饲料添加剂,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开发的"农乐一号",青岛海洋药物研究所研究开发的保健食品"喜多安",青岛新高研究所和海汇生物工程公司的 "海赋健"等甲壳素加工产品,形成了我市甲壳质加工利用产业, 总产值达1亿多元,利税总额4000万元。





水产养殖饲料产业快速发展。中科院海洋所与长生集团组建的长生中科水产饲料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海森特"牌对虾配合饲料、日本对虾专用饲料、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饲料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万吨以上,将会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水产养殖饲料产业发展迅猛。据调查,2003年水产饲料的产值达到8558万元,是上年的2.2倍。





新兴的海洋化工产业正在崛起。目前,海藻化工、海洋涂料、溪铁哥典的深加工等行业构成我市新兴的海洋化工产业。2003年产值达到10.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1%;其中,以海带为原料,加工生产海藻酸纳、甘露醇、精琪等产品的海藻化工行业完成产值5.78亿元,增长95.4%。





(三)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务实




1、海洋三产在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在海洋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2003年全市海洋经济第三产业总产值完成197.5亿元,增加值完成96.7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5.9%,占全部海洋产业增加值的45.99%,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是海 洋经济三次产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的产业。




2、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科研三大行业构成我市海洋三产的主体




2003年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科研三大行业共完成增加值92.6亿元,占海洋三产增加值的95.8%。其中滨海旅游完成增加值58.8亿元,占60.8%;海洋交通运输完成增加值32.7亿元,占33.8%;海洋科研完成增加值1.16亿元,占1.2%。其他海洋三产行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占4.2%。




3、作为青岛海洋产业的龙头,港口资源的开发是青岛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支撑点




2003年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港口集装箱西移和挺进西海岸战略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海洋运输生产总体运行良好,水运客运周转量0.8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5%,水运货运周转量1683.7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1%,2003年港口吞吐量达1413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4万TUEo海洋交通运输实现增加值32.7亿元,同比增长26.0%。




4、海洋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或达到世界水平,海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青岛凭借着自身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速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青岛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的转变进程。但海洋科研创造的增加值仍较小,2003年海洋科研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





三、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具体设想





(一)港口和海洋运输业




青岛是一个港口贸易城市,港口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最大 优势和膨胀点。青岛港地处我国北方海岸线中央,是我国沿黄河 流域最大的出海口,与日本神户、韩国釜山等著名港口仅一水之隔,是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枢纽港口o青岛港区拥有丰富的建 设深水港的资源,胶州湾可建设100个深水泊位。 (二)依托海洋生物技术优势,才立伸现代高效渔业发展链条以工厂化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立体养殖为切入口, 加快发展设施渔业、高效渔业和精品渔业,全市深海抗风浪大网 箱约300个,工厂化养虾面积争取发展到800亩,工厂化养鱼达到 15万平方米,虾池养海参10000多亩。加快开发田横岛、大管岛、 小管岛、连三岛、灵山岛、斋堂岛附近海域及青山湾近海、竹岔 水道等深水区。





(三)滨海旅游业




重视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创名牌,上规模。要根据青岛旅游 景点和游客逗留时间,开展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发展宗教 文化、建筑文化特色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海岛旅游,开展水上运动、海上观光、海底观光,大力开发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调动游 客兴致和情趣,增强吸引力。





(四)重组船舶工业,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加快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和前湾港建设。精心打造青岛国际船舶商务信息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五)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制造业




海洋生物体内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物质,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随着陆地药用资源的日益匮乏,海洋药用资源和生物制品更加显 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和开发海洋药物是青岛的技术优势,现已拿到药证和正在进行 临床实验的国家一类新药有5-6个,其他类别的药物有近20个, 还有一批保健食品、化妆品、功能食品、生物制品及其中间产物。





(六)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青岛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因此,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技术 产业对青岛具有特殊的意义。青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具备一 定的优势条件:一是水质好、资源保证程度高。青岛地处暖温带、海岸线长达730公里,多数地段海水质量尚好,取水方便,有利于海水资源开发,保证程度高;二是海水利用有一定基础。





(七)海盐及海洋化工业




一是海洋精细化工。包括从海洋植物、动物中提取生物制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如从藻类中提取的三大胶-琼胶、褐藻胶和卡拉胶,琪、甘露醇以及褐藻多糖硫酸醋、低电渗琼胶素(argrose) 等;以生产琪、甘露醇等产品的青岛明月海藻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产量为亚 洲第一、世界第三。二是盐卤化工。





(八)海洋工程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的产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工程技术越来越重要,港口码头 建设、海底光缆铺设、滨海砂矿开采、海底油气开发、海洋矿产 勘探、海底管线探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军工设施等都需要海洋工程技术作支撑。





四、加快发展青岛海洋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认识,重视海洋产业发展




更新观念,端正意识,是提高领导和各界群众素质的重要内容。现代海洋观认为,海洋不仅仅是战略通道,而且还蕴藏着丰 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海洋观念包括海洋国土观念、海洋是资源宝库、全球通道、 人类新的生活空间的观念,还包括海洋健康观念、科技兴海观念、 实现海洋科学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跨越的观念等;





(二)充分释放海洋科技潜力,努力经营好海洋科技资源




加快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和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组建,已成为青岛海洋科技事业实现新世纪跨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01年7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青岛筹建"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将是青岛海洋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进一步巩固青岛在全国海洋科技领域的龙头地位,并有望得到国家重大资金的支持。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




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 则,鼓励本市和外地的单位和个人跨行业、跨地区投资,从事海洋开发与保护,特别要注重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大型企业集团来青岛投资。金融部门应加大对发展海洋产业的贷款扶持力度o要加大海洋开发项目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积极吸引境外大财团、大公司参与海洋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加强海洋产业建设。优先安排建设周期短、效益好和出口创汇多的海洋产业项目。





(四)突破瓶颈因素,加快港口、码头和交通设施建设




1、加快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增强港口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今后几年将投资160亿元用于港口建设,明年将建成前湾港三期五至七泊位;前湾四期深水集装箱码头项目,以炼油厂和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为依托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




2、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湾新港区是青岛港迅速发展的希望,潜力巨大。目前青岛新老港区之间只有一条胶州湾高速公路连接,显然满足不了黄岛新港区发展的需要。




3、争取将青岛纳入国家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亚欧大陆桥已经开通,这为青岛港开辟国际运输、扩大国内外物流,增加了一条重要的新渠道。青岛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应争取尽早纳入国家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计划,并成为桥头堡群的龙头。




(五)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推进标准化战略




1、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树立"绿色渔业"发展理念,强化从"鱼塘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逐步建立起渔业标准体系。加强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重点养殖水域和标准化示范区进行环境监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从产地和市场等多个环节加强水产品质量检验。





2、重点突破主要品种的病害防治技术




其重点是根据特定养殖方式下养殖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管理时期的特点,在采用合理的养殖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水质管理和调控技术(包括生物、化学等方面),维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害发生。





3、加速渔业产业链发展




针对青岛市渔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的现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所有制、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