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市北区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工程 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活力

日期:2021-09-30

  市北区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工程

  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活力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近年来,市北区坚持服务产业、以用为本的原则,围绕人才分类认定、企业自主推荐、赋能生态涵养等产才融合的关键环节,用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关键一招”,通过将人才政策自主权交予企业,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对接、融合聚变。

  一、实施背景

  2019年区委二届八次会议锚定了市北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为强化人才对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市北区联合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万宝盛华,对辖区80余家重点产业领域头部企业开展人才政策需求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行人才政策存在对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度不够、牵引力不强,重点企业和项目人才因认定标准单一、补贴门槛过高等原因没有获得支持的问题,如省港口集团反映,来青工作的中高层以上领导班子普遍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但由于不符合人才认定标准,难以享受到房、落户等基本人才政策,又如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引进海外青年博士科学家,属于中车系统急需紧缺的高端技术人才,企业给予了百万年薪认可,但由于缺少自主认定权限,无法为其申请人才政策扶持。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市北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产业人才支撑工程,出台《市北区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在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获得了企业和人才的好评。

  (一)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精准分类施策。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人工智能、大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综合考虑产业战略作用、企业税收贡献、人才能力实绩等因素,明确了27条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标准,涵盖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高价值人才四类人才。

  (二)聚焦企业发展需要创新落实方式。在政策落实方面,实施“自主荐才”“以绩推才”“按薪定才”模式,将人才政策自主权交给企业,对符合认定标准的企业每年给予高层次产业人才配额,既可以推荐存量人才,也可以推荐增量人才,招什么人、让谁享受政策,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三)聚焦人才实际需求赋能人才发展。对经认定的新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给予个人连续5年区级经济贡献100%扶持以及每年5万元人才住房租金减免,同时依托市北人才赋能平台微信小程序,开设“北爱人才”板块,发放电子服务绿卡,提供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0项服务事项,形成“线上预约、专员响应、线下办理、定期回访”人才服务新模式。

  三、取得成效

  政策出台以来,按照“自主荐才”“以绩推才”“按薪定才”模式,认定首批高层次产业人才42名,其中企业自主荐才人选27名,借助政策新引进的高端产业人才2名,按薪定才的高价值人才4名,6名人才通过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解决了子女入学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有效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的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产业人才的荣誉感与获得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

市北区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工程 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活力

日期:2021-09-30

  市北区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工程

  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活力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近年来,市北区坚持服务产业、以用为本的原则,围绕人才分类认定、企业自主推荐、赋能生态涵养等产才融合的关键环节,用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关键一招”,通过将人才政策自主权交予企业,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对接、融合聚变。

  一、实施背景

  2019年区委二届八次会议锚定了市北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为强化人才对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市北区联合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万宝盛华,对辖区80余家重点产业领域头部企业开展人才政策需求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行人才政策存在对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度不够、牵引力不强,重点企业和项目人才因认定标准单一、补贴门槛过高等原因没有获得支持的问题,如省港口集团反映,来青工作的中高层以上领导班子普遍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但由于不符合人才认定标准,难以享受到房、落户等基本人才政策,又如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引进海外青年博士科学家,属于中车系统急需紧缺的高端技术人才,企业给予了百万年薪认可,但由于缺少自主认定权限,无法为其申请人才政策扶持。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市北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产业人才支撑工程,出台《市北区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在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获得了企业和人才的好评。

  (一)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精准分类施策。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人工智能、大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综合考虑产业战略作用、企业税收贡献、人才能力实绩等因素,明确了27条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标准,涵盖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高价值人才四类人才。

  (二)聚焦企业发展需要创新落实方式。在政策落实方面,实施“自主荐才”“以绩推才”“按薪定才”模式,将人才政策自主权交给企业,对符合认定标准的企业每年给予高层次产业人才配额,既可以推荐存量人才,也可以推荐增量人才,招什么人、让谁享受政策,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三)聚焦人才实际需求赋能人才发展。对经认定的新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给予个人连续5年区级经济贡献100%扶持以及每年5万元人才住房租金减免,同时依托市北人才赋能平台微信小程序,开设“北爱人才”板块,发放电子服务绿卡,提供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0项服务事项,形成“线上预约、专员响应、线下办理、定期回访”人才服务新模式。

  三、取得成效

  政策出台以来,按照“自主荐才”“以绩推才”“按薪定才”模式,认定首批高层次产业人才42名,其中企业自主荐才人选27名,借助政策新引进的高端产业人才2名,按薪定才的高价值人才4名,6名人才通过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解决了子女入学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有效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的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产业人才的荣誉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