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9
近年来,农民工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青岛市以“智慧就业”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民工失业、就业等问题;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为农民工搭建“线上线下、内外联动”的就业服务平台,有效破解农民工就业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难题;从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推动信息资源共享,让农民工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一是首创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为全省首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提供跟进式、定制式、精准帮扶。凡是办理失业登记的人员,将自动纳入就业援助平台服务对象范围,并按照个人是否有就业、创业、培训意愿对失业人员进行分级分类,主动为其提供跟进式、定制式精准公共就业服务,切实强化失业风险防控,促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尽快再就业。该系统正式上线4个月后,累计摸排各级人员需求约12万人次,累计解决2.3万人就业问题。平台自启动以来,共对80251名农村户籍人员进行了精准帮扶。
二是搭建“企业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为积极应对和缓解春节后青岛市企业用工短缺、农民工求职难的问题,青岛市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以手机客户端为载体,为企业和农民工搭建 “青岛市企业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桥梁,通过“互联网+”方式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渠道,为青岛市急需用工企业提供用工对接服务。企业有急需紧缺用工需求的,可通过手机端扫码进入平台,填写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小程序也向青岛市广大企业推送二维码,每日汇总发布青岛市企业急需用工信息,每周督导区(市)开展用工服务对接。截至目前,已有803家企业填写用工需求3.9万个,对接率在98%以上,解决用工2.1万人,其中制造业占50%,并将网络招聘平台用工50人以上的企业纳入“企业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管理,提供相关对接服务。同时,与合作城市对接,研究探索在外地城市通过自媒体的形式,推介青岛市企业用工信息,强化用工保障服务。目前,已与辽宁葫芦岛就业服务抖音平台推出第一期青岛企业用工直播。
三是培育农民工招聘大集品牌。青岛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招聘大集活动,通过手机端实现人岗智能匹配,“农民工网络招聘大集”活动二维码及宣传海报进地铁、进列车、搬入城市中心户外亮化大屏幕,在农民工聚集地广泛张贴宣传,促进农民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码”上就业,每年都会吸引6万多名求职者“码上查询”。青岛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依托线上渠道,组织“农民工网络招聘大集”,搭建线上招聘渠道的同时,对招聘岗位需求量大、行业较为集中的企业,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举办小型化、点对点、错峰式招聘专场,引导企业和劳动者进行针对性的对接洽谈,提高配制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0场,举办专场招聘120场,3724家企业参加,发布岗位10.9万个。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发挥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作用,1-6月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36%,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民工招聘大集二维码扫描达5.1万次,网站专区点击数1.5万余次。
四是打造“一张网、多市场、一体化监管”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灵活就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也是农民工等求职群体来青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岛市依托“工赋青岛”, 与海尔卡奥斯对接,创建了集查询灵活就业岗位、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技能提升、共享用工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创建、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为农民工提供一体、多元、灵活的线上服务。平台积极与为灵活务工人员打造的4个灵活务工市场有效衔接,创建固定摊位、移动招聘、即走即停、短平快、线上发布的招聘模式,通过“一张网、多市场”的模式将4个灵活务工市场链接、打通信息、开放端口,实行统一监管。今年1-5月份,全市4所灵活务工市场服务农民工等求职群体31.7万人次,其中,外来务工人员29.5万人次。
五是实时监控失业人员大数据。青岛市坚持用数据服务、用数据证明、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依托市公共就业信息化系统和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了建设青岛市公共就业大数据监控平台,设置失业监控、基金监管、万能查询、预测评估四大子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用数据服务、用数据证明、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为提高农民工就业服务提供智慧化支撑。特别是通过对全市失业数据全时段、全覆盖的监控,实时掌握全市失业人员(含农村户籍人员)形势。对一天内解聘超过20人的企业,建立就业、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及时了解解聘原因、人员去向等信息。
六是建立网格化服务企业用工微信群。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青岛市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创新不见面就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微信群网格化服务优势,以镇(街道、园区)为网格,横向创建镇街企业需求对接微信群,纵向创建镇街岗位推介微信群,将岗位需求信息精准发送各村每一个有求职意愿的家庭户,并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关岗位,通过扁平化管理,打通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青岛市人社局自启动“微网格”服务以来,通过网格化微信群为青岛市农村劳动力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实现了求职招聘信息直达农村劳动力。如青岛百胜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大型企业发布岗位信息4万余个。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又到生态化,近年来,“青岛就业”在创新亮点、工作机制、责任压实、担当作为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智慧就业”渐渐衍生为“生态就业”,一张标注着“农民工多元化信息化服务”的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名片已经生成并递向全国的城镇乡村,从不同层面、需求角度,竭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兄弟服务,已达百万余人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
日期:2021-10-29
近年来,农民工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青岛市以“智慧就业”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民工失业、就业等问题;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为农民工搭建“线上线下、内外联动”的就业服务平台,有效破解农民工就业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难题;从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推动信息资源共享,让农民工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一是首创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为全省首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提供跟进式、定制式、精准帮扶。凡是办理失业登记的人员,将自动纳入就业援助平台服务对象范围,并按照个人是否有就业、创业、培训意愿对失业人员进行分级分类,主动为其提供跟进式、定制式精准公共就业服务,切实强化失业风险防控,促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尽快再就业。该系统正式上线4个月后,累计摸排各级人员需求约12万人次,累计解决2.3万人就业问题。平台自启动以来,共对80251名农村户籍人员进行了精准帮扶。
二是搭建“企业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为积极应对和缓解春节后青岛市企业用工短缺、农民工求职难的问题,青岛市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以手机客户端为载体,为企业和农民工搭建 “青岛市企业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桥梁,通过“互联网+”方式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渠道,为青岛市急需用工企业提供用工对接服务。企业有急需紧缺用工需求的,可通过手机端扫码进入平台,填写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小程序也向青岛市广大企业推送二维码,每日汇总发布青岛市企业急需用工信息,每周督导区(市)开展用工服务对接。截至目前,已有803家企业填写用工需求3.9万个,对接率在98%以上,解决用工2.1万人,其中制造业占50%,并将网络招聘平台用工50人以上的企业纳入“企业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管理,提供相关对接服务。同时,与合作城市对接,研究探索在外地城市通过自媒体的形式,推介青岛市企业用工信息,强化用工保障服务。目前,已与辽宁葫芦岛就业服务抖音平台推出第一期青岛企业用工直播。
三是培育农民工招聘大集品牌。青岛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招聘大集活动,通过手机端实现人岗智能匹配,“农民工网络招聘大集”活动二维码及宣传海报进地铁、进列车、搬入城市中心户外亮化大屏幕,在农民工聚集地广泛张贴宣传,促进农民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码”上就业,每年都会吸引6万多名求职者“码上查询”。青岛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依托线上渠道,组织“农民工网络招聘大集”,搭建线上招聘渠道的同时,对招聘岗位需求量大、行业较为集中的企业,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举办小型化、点对点、错峰式招聘专场,引导企业和劳动者进行针对性的对接洽谈,提高配制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0场,举办专场招聘120场,3724家企业参加,发布岗位10.9万个。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发挥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作用,1-6月份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36%,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民工招聘大集二维码扫描达5.1万次,网站专区点击数1.5万余次。
四是打造“一张网、多市场、一体化监管”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灵活就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也是农民工等求职群体来青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青岛市依托“工赋青岛”, 与海尔卡奥斯对接,创建了集查询灵活就业岗位、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技能提升、共享用工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创建、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为农民工提供一体、多元、灵活的线上服务。平台积极与为灵活务工人员打造的4个灵活务工市场有效衔接,创建固定摊位、移动招聘、即走即停、短平快、线上发布的招聘模式,通过“一张网、多市场”的模式将4个灵活务工市场链接、打通信息、开放端口,实行统一监管。今年1-5月份,全市4所灵活务工市场服务农民工等求职群体31.7万人次,其中,外来务工人员29.5万人次。
五是实时监控失业人员大数据。青岛市坚持用数据服务、用数据证明、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依托市公共就业信息化系统和青岛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了建设青岛市公共就业大数据监控平台,设置失业监控、基金监管、万能查询、预测评估四大子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用数据服务、用数据证明、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为提高农民工就业服务提供智慧化支撑。特别是通过对全市失业数据全时段、全覆盖的监控,实时掌握全市失业人员(含农村户籍人员)形势。对一天内解聘超过20人的企业,建立就业、劳动关系、劳动监察等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及时了解解聘原因、人员去向等信息。
六是建立网格化服务企业用工微信群。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青岛市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创新不见面就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微信群网格化服务优势,以镇(街道、园区)为网格,横向创建镇街企业需求对接微信群,纵向创建镇街岗位推介微信群,将岗位需求信息精准发送各村每一个有求职意愿的家庭户,并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关岗位,通过扁平化管理,打通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青岛市人社局自启动“微网格”服务以来,通过网格化微信群为青岛市农村劳动力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联动机制,实现了求职招聘信息直达农村劳动力。如青岛百胜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等300余家大型企业发布岗位信息4万余个。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又到生态化,近年来,“青岛就业”在创新亮点、工作机制、责任压实、担当作为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智慧就业”渐渐衍生为“生态就业”,一张标注着“农民工多元化信息化服务”的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名片已经生成并递向全国的城镇乡村,从不同层面、需求角度,竭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兄弟服务,已达百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