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杨志强:一颗草莓富全村

日期:2018-09-07


    他发挥职能优势,点燃全村脱贫致富斗志;

    他敢于创新求变,给贫困村注入新的动能;

    他洞悉扶贫本质,带领全村走向富裕之路。

    他就是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5-2017年选派到青西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杨志强。

 

    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杨志强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创客等人社职能优势,精准推进草莓产业脱贫,争取各方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项目40多个。杨志强仅用两年时间,就帮扶该村实现了从“捧着金碗要饭吃”到“一颗草莓富全村”的巨大转变。

 

1.培育农业创客,建强一个支部

    富脑袋才能富口袋。人社局党组把第一书记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举全局之力对南辛庄村进行帮扶。局长3次、党组成员9次,两年共计开展12次入村调研指导,科学谋划发展并首先解决了人的问题,切实将村党支部聚焦、抓牢、建强。

扶志解决“思想僵化”问题

    南辛庄101户300人,耕地62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老三样”,为省定贫困村。自1999年开始种植草莓,但因模式落后、动力匮乏等导致草莓一直卖不上好价钱,可以说“捧着金碗要饭吃”。贫困群众是扶贫的对象,更是脱贫的主体。杨志强指导该村创建“红色农创客”党建品牌,挖掘党员内生动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党员自我脱贫的斗志,从而带动全村解放思想。23名党员纷纷争当农业创客,坚持创新驱动,带领全村农民共同创业,成功发展出草莓“新六产”。

扶智解决“能力弱化”问题

    杨志强注重抓好村支书、村主任、村两委成员等关键少数,加强村支书在村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帮助其成长为大场镇优秀农村干部,黄岛区科普工作带头人,山东省乡村旅游带头人。通过努力,设立了2个草莓专家工作站,聘请专家常驻,培训草莓种植技术。借助“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导航青岛”活动,邀请政府领导、法学教授、电商专家、海归博士及英国农业专家等现场指导,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发展致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扶新解决“年龄老化”问题

   村庄常驻户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半数党员50岁以上,年龄趋于老化。为提高村集体活力,在杨志强主导下,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其中两名由普通的种植户逐渐蜕变为草莓“土专家”,另一名身在城市心在农村,时时为乡村旅游出谋划策。此外,还吸引2名城市大学生返乡进行电商创业,做农村淘宝合伙人,其中一名负责“工业品下乡”,另一名网销草莓至全国各地,取得生鲜“农产品进城”突破性进展。为打造示范,培养了1名农村大学生创业典型,扎根农村,承包草莓大棚,创造单棚10万元的草莓销售新纪录。

    以前,村集体没钱,村支书说不舍得“掌灯”,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现在却是夜夜灯火通明。党支部自从建强之后,不仅舍得“掌灯”,而且能够为全村的发展“掌灯”了。

 

2.引领农村创新,做大一个产业

   创新是发展更是脱贫的第一动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难以持续脱贫。杨志强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领南辛庄村打造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草莓产业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动能。

品牌化引领解决“有产品、无品牌”问题

    杨志强在带南辛庄村发展草莓产业时,特别注重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溢价,形成品牌效应。该村的注册品牌“从荣草莓”获评黄岛区“琅琊榜”优质农产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唯一草莓品牌,入选《山东乡村旅游手册》,获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深度挖掘产品内涵,量身打造了“甜水养、沙土长、鸡蛋大、入口化”的宣传语。在对外推广方面,重点定位年轻人、新生代消费者,邀请专家设计产品标识,通过电台公开征集形象口号“从不后悔,荣幸相遇”,用品牌、用内涵推动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合作化生产解决“有劳作、无合作”问题

    杨志强在帮助该村发展产业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合作化生产体系,实现了优品质、提效率、增产能。通过合作化生产,将大棚集中到了一个200余亩110多个大棚的青岛西海岸草莓公社,年产草莓50多万斤,获评青岛市示范农民合作社、黄岛区先进农村技术协会。

    同时,创建青岛市创业园、农村新型社区特色经济园区,吸纳200多人就业,入驻2家龙头企业。为保障质量安全,还进行视频直播草莓大棚,加入青岛市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创建二维码追溯体制,实行农残超标一票否决制。

产业化发展解决“有生产、无产业”问题

    顺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趋势,以一产带动二三产,增加有效供给。创建青岛市电商示范村,启动青岛市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工程,设立农村淘宝,开办网店,网销草莓东至浙江、西至甘肃、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等18个省。创建青岛市旅游特色村,举办草莓文化节,获客5万多人次。创建青岛市美丽乡村,联合草莓加工企业,发展4家农家宴,硬化3000多米道路,建设2座桥梁、15亩停车场等,让游客留得住。

    村民们说“种草莓”不说“种草莓”,而是说“靠大棚”,即依靠草莓大棚生活。多年的经验,使得村民们认为只要有了草莓,有了草莓大棚,有了草莓产业,就有了生活的依靠。

 

3.带动农民创业,致富一个村庄

    精准脱贫本质是系统脱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要将贫困户,还要将农户,更要将村集体这三个不同的“点”都融入到草莓产业链这根“线”中,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在“面”上形成“一次脱贫、永续致富”的新常态。

农户创业解决“靠天吃饭、赖地穿衣”问题

    扶贫须先扶农,富农方能脱贫。南辛庄村90%常驻农户进入草莓产业链,采摘比例增加50%,整体销售价格增长约20%,大棚每亩年均收入5万多元,草莓种植户增收总计约200万元人均约2万元。非草莓种植户靠农家宴户均收入5000多元。草莓季后,大棚轮作,种植芸豆、甜瓜、西红柿等蔬菜,棚均收入5000多元,大棚得到了无缝、循环、高效利用。目前,已经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草莓产业链,实现了“靠棚脱贫、赖业致富”。

贫困户创业解决“无力可扶、无业可扶”问题

    南辛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户6人,基本因病、因残致贫,全部失能、弱能,很难依靠自身脱贫。杨志强根据该村实际推出“红果果成长计划”,实施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提供每户4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两免一贴”贷款,引导其进入草莓产业链,或流转土地收取租金,或入园打工赚取工资,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鼓励其以自购经营、代租代管等方式入园包棚创业。目前,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实现了“有力可扶、有业可扶”。

村集体创业解决“干事无钱、无钱干事”问题

    扶农更须扶村,强村方能富农。草莓产业要长远发展,还要有一个好的村集体。南辛庄村曾欠外债30多万元,常年拖欠村干部报酬。村集体进入草莓产业链后,通过旅游特色村等项目获得项目型资金,通过购买商业资产等获得资产性收益,通过草莓销售获得经营性收入,集体经济因此逐步壮大,实现增收110多万元。目前,该村连续两年名列全镇综合考核考核第一并于2016年底提前摘掉贫困帽,实现了“干事有钱、有钱干事”。

    

    两年时间看似很短,但又很长。两年时间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只要有信心、决心、耐心、恒心,只要方法得当、敢于创新,两年时间足以让贫困村脱离“困境”。杨志强仍记得刚到村里时,村干部总和他“创钱”“创钱”。一开始听不懂,后来才明白这个“创”就是创新、创业、创客的“创”。的确,“创钱”“创钱”,不创怎么能有钱?两年来,杨志强作为第一书记大集体的一份子,全力以赴投入到光荣的脱贫攻坚战斗当中,带领南辛庄村实现了由贫到富的巨大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

鲁ICP备0503858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2000055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政策咨询电话:12333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549号

杨志强:一颗草莓富全村

日期:2018-09-07


    他发挥职能优势,点燃全村脱贫致富斗志;

    他敢于创新求变,给贫困村注入新的动能;

    他洞悉扶贫本质,带领全村走向富裕之路。

    他就是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5-2017年选派到青西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杨志强。

 

    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杨志强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创客等人社职能优势,精准推进草莓产业脱贫,争取各方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项目40多个。杨志强仅用两年时间,就帮扶该村实现了从“捧着金碗要饭吃”到“一颗草莓富全村”的巨大转变。

 

1.培育农业创客,建强一个支部

    富脑袋才能富口袋。人社局党组把第一书记工作放在讲政治的高度,举全局之力对南辛庄村进行帮扶。局长3次、党组成员9次,两年共计开展12次入村调研指导,科学谋划发展并首先解决了人的问题,切实将村党支部聚焦、抓牢、建强。

扶志解决“思想僵化”问题

    南辛庄101户300人,耕地62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老三样”,为省定贫困村。自1999年开始种植草莓,但因模式落后、动力匮乏等导致草莓一直卖不上好价钱,可以说“捧着金碗要饭吃”。贫困群众是扶贫的对象,更是脱贫的主体。杨志强指导该村创建“红色农创客”党建品牌,挖掘党员内生动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发党员自我脱贫的斗志,从而带动全村解放思想。23名党员纷纷争当农业创客,坚持创新驱动,带领全村农民共同创业,成功发展出草莓“新六产”。

扶智解决“能力弱化”问题

    杨志强注重抓好村支书、村主任、村两委成员等关键少数,加强村支书在村党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帮助其成长为大场镇优秀农村干部,黄岛区科普工作带头人,山东省乡村旅游带头人。通过努力,设立了2个草莓专家工作站,聘请专家常驻,培训草莓种植技术。借助“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导航青岛”活动,邀请政府领导、法学教授、电商专家、海归博士及英国农业专家等现场指导,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发展致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扶新解决“年龄老化”问题

   村庄常驻户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半数党员50岁以上,年龄趋于老化。为提高村集体活力,在杨志强主导下,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其中两名由普通的种植户逐渐蜕变为草莓“土专家”,另一名身在城市心在农村,时时为乡村旅游出谋划策。此外,还吸引2名城市大学生返乡进行电商创业,做农村淘宝合伙人,其中一名负责“工业品下乡”,另一名网销草莓至全国各地,取得生鲜“农产品进城”突破性进展。为打造示范,培养了1名农村大学生创业典型,扎根农村,承包草莓大棚,创造单棚10万元的草莓销售新纪录。

    以前,村集体没钱,村支书说不舍得“掌灯”,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现在却是夜夜灯火通明。党支部自从建强之后,不仅舍得“掌灯”,而且能够为全村的发展“掌灯”了。

 

2.引领农村创新,做大一个产业

   创新是发展更是脱贫的第一动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难以持续脱贫。杨志强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领南辛庄村打造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草莓产业链,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动能。

品牌化引领解决“有产品、无品牌”问题

    杨志强在带南辛庄村发展草莓产业时,特别注重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溢价,形成品牌效应。该村的注册品牌“从荣草莓”获评黄岛区“琅琊榜”优质农产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公用品牌,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唯一草莓品牌,入选《山东乡村旅游手册》,获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深度挖掘产品内涵,量身打造了“甜水养、沙土长、鸡蛋大、入口化”的宣传语。在对外推广方面,重点定位年轻人、新生代消费者,邀请专家设计产品标识,通过电台公开征集形象口号“从不后悔,荣幸相遇”,用品牌、用内涵推动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合作化生产解决“有劳作、无合作”问题

    杨志强在帮助该村发展产业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合作化生产体系,实现了优品质、提效率、增产能。通过合作化生产,将大棚集中到了一个200余亩110多个大棚的青岛西海岸草莓公社,年产草莓50多万斤,获评青岛市示范农民合作社、黄岛区先进农村技术协会。

    同时,创建青岛市创业园、农村新型社区特色经济园区,吸纳200多人就业,入驻2家龙头企业。为保障质量安全,还进行视频直播草莓大棚,加入青岛市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创建二维码追溯体制,实行农残超标一票否决制。

产业化发展解决“有生产、无产业”问题

    顺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趋势,以一产带动二三产,增加有效供给。创建青岛市电商示范村,启动青岛市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工程,设立农村淘宝,开办网店,网销草莓东至浙江、西至甘肃、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等18个省。创建青岛市旅游特色村,举办草莓文化节,获客5万多人次。创建青岛市美丽乡村,联合草莓加工企业,发展4家农家宴,硬化3000多米道路,建设2座桥梁、15亩停车场等,让游客留得住。

    村民们说“种草莓”不说“种草莓”,而是说“靠大棚”,即依靠草莓大棚生活。多年的经验,使得村民们认为只要有了草莓,有了草莓大棚,有了草莓产业,就有了生活的依靠。

 

3.带动农民创业,致富一个村庄

    精准脱贫本质是系统脱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要将贫困户,还要将农户,更要将村集体这三个不同的“点”都融入到草莓产业链这根“线”中,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在“面”上形成“一次脱贫、永续致富”的新常态。

农户创业解决“靠天吃饭、赖地穿衣”问题

    扶贫须先扶农,富农方能脱贫。南辛庄村90%常驻农户进入草莓产业链,采摘比例增加50%,整体销售价格增长约20%,大棚每亩年均收入5万多元,草莓种植户增收总计约200万元人均约2万元。非草莓种植户靠农家宴户均收入5000多元。草莓季后,大棚轮作,种植芸豆、甜瓜、西红柿等蔬菜,棚均收入5000多元,大棚得到了无缝、循环、高效利用。目前,已经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草莓产业链,实现了“靠棚脱贫、赖业致富”。

贫困户创业解决“无力可扶、无业可扶”问题

    南辛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户6人,基本因病、因残致贫,全部失能、弱能,很难依靠自身脱贫。杨志强根据该村实际推出“红果果成长计划”,实施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提供每户4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政府贴息“两免一贴”贷款,引导其进入草莓产业链,或流转土地收取租金,或入园打工赚取工资,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鼓励其以自购经营、代租代管等方式入园包棚创业。目前,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实现了“有力可扶、有业可扶”。

村集体创业解决“干事无钱、无钱干事”问题

    扶农更须扶村,强村方能富农。草莓产业要长远发展,还要有一个好的村集体。南辛庄村曾欠外债30多万元,常年拖欠村干部报酬。村集体进入草莓产业链后,通过旅游特色村等项目获得项目型资金,通过购买商业资产等获得资产性收益,通过草莓销售获得经营性收入,集体经济因此逐步壮大,实现增收110多万元。目前,该村连续两年名列全镇综合考核考核第一并于2016年底提前摘掉贫困帽,实现了“干事有钱、有钱干事”。

    

    两年时间看似很短,但又很长。两年时间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只要有信心、决心、耐心、恒心,只要方法得当、敢于创新,两年时间足以让贫困村脱离“困境”。杨志强仍记得刚到村里时,村干部总和他“创钱”“创钱”。一开始听不懂,后来才明白这个“创”就是创新、创业、创客的“创”。的确,“创钱”“创钱”,不创怎么能有钱?两年来,杨志强作为第一书记大集体的一份子,全力以赴投入到光荣的脱贫攻坚战斗当中,带领南辛庄村实现了由贫到富的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