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消费维权能手于喜河

日期:2018-09-07

    于喜河,58岁,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基层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同事和办事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老于”。从事市场监管工作近二十年,无论身处何方、身在何职,老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在自己无限热爱的消费维权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青岛市十佳维权卫士”、  “山东省十佳受理投诉工作者”多个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区局“消保维权岗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荣获青岛市消保委成立30周年315荣誉奖章,获评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消费维权能手”。

  退伍不退色,扎实敬业树榜样1978年

    于喜河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士兵。要强肯干的年轻士兵,入伍第五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年军旅生涯逐步成长为一名海军中校。

    1999年转业干部于喜河,褪去“海军蓝”,穿上“工商蓝”,他把部门的优良作风带到地方,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中流砥柱。

    2002年于喜河被分局党委任命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成为他消费维权事业的起点。他勤于学习、专于业务,热衷于解决焦点、难点问题,快速成长为消费维权行家里手,经他调解的多个案例均成为全市“首例”。

    2004年在某知名家电品牌以旧充新侵犯消费者权益投诉调解中,开创了青岛市消费维权“双倍赔偿”先河。为挽回声誉,商家主动处理13名涉事人员,该案对以欺诈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同年,在汽车消费“三包”政策尚未出台的背景下,老于调解了我市首例汽车销售投诉案,消费者获得合理补偿,商家避免了巨额损失,该案被《半岛都市报》头版头条报道,并入选当年市“315晚会”案例。

    从事消费维权工作以来,于喜河先后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消费警示等宣传稿件500余篇,曾获山东“完美杯”新闻报道二等奖,先进工作经验获多方推广,成为全系统学习的榜样。

平凡不平庸,维权助业树品牌

    消费维权工作琐碎细致,不仅要懂法规,更要识人心。老于总结出一套消费维权“三心工作法”:一是用“真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二是用“诚心”拉近与商家爱间距离;三是用“恒心”确保消费维权实效。

    在沙子口所三年来,老于个人共受理消费投诉300余件,处结率100%,其中,具有影响力的百万元以上消费投诉多达12起,调解成功率及消费者满意率均达98%以上。不知不觉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称呼“维权老于”。

    沙子口所地处崂山景区,每逢旅游旺季,消费者投诉量大幅增加。2017年8月,外地消费者在沙子口某海鲜酒店用餐,因龙虾价格问题与商家发生纠纷,消费者通过网络大肆宣扬,向商户及监管部门施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及时处置消除影响。老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摸清纠纷起因和网络发酵过程,对事件来龙去脉做出清醒的判断,积极参与舆情处置,最终“龙虾事件”及时平息,崂山旅游声誉得以挽回,“维权老于”声名远播,成为崂山市场监管局消费维权服务知名品牌。


有功不居功,廉洁自律树正气

    消费维权岗位是群众认知市场监管系统的“窗口”。身在“窗口”的老于始终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严于律己、谨慎履职,以廉洁奉公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2016年,老于受理了一起标的额高达980万元的二手房交易纠纷。买方违约要求退还20万元定金,卖方则要求对方支付200余万元违约金,双方剑拔弩张。老于先后组织双方当面调解10余次,在他不厌其烦的劝说下,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和解免于诉讼,房屋最终以合理价格成交。买卖双方为表示感谢多次邀请吃饭,都被老于婉言谢绝。

    去年,在老于顺利完成一起购房消费纠纷调解后,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消费者在信中写到:“崂山区市场监管局风气之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让我深受感动。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多次全力相助,感谢你们的耐心和责任心。你们的一身正气、清正廉明,让我对未来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充满信心,让我对中国的消费大环境越发信任!”

    

    “风展旗如画,逐梦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后,还有一年半退休的老于,在工作笔记的扉页上写了这句提振精神的话。老于的新时代梦想是,在退休之前争取再多建几个崂山景区消费维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鲁ICP备0503858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2000055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政策咨询电话:12333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549号

消费维权能手于喜河

日期:2018-09-07

    于喜河,58岁,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基层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同事和办事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老于”。从事市场监管工作近二十年,无论身处何方、身在何职,老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克己奉公、兢兢业业,在自己无限热爱的消费维权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青岛市十佳维权卫士”、  “山东省十佳受理投诉工作者”多个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区局“消保维权岗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荣获青岛市消保委成立30周年315荣誉奖章,获评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消费维权能手”。

  退伍不退色,扎实敬业树榜样1978年

    于喜河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士兵。要强肯干的年轻士兵,入伍第五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年军旅生涯逐步成长为一名海军中校。

    1999年转业干部于喜河,褪去“海军蓝”,穿上“工商蓝”,他把部门的优良作风带到地方,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中流砥柱。

    2002年于喜河被分局党委任命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成为他消费维权事业的起点。他勤于学习、专于业务,热衷于解决焦点、难点问题,快速成长为消费维权行家里手,经他调解的多个案例均成为全市“首例”。

    2004年在某知名家电品牌以旧充新侵犯消费者权益投诉调解中,开创了青岛市消费维权“双倍赔偿”先河。为挽回声誉,商家主动处理13名涉事人员,该案对以欺诈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同年,在汽车消费“三包”政策尚未出台的背景下,老于调解了我市首例汽车销售投诉案,消费者获得合理补偿,商家避免了巨额损失,该案被《半岛都市报》头版头条报道,并入选当年市“315晚会”案例。

    从事消费维权工作以来,于喜河先后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消费警示等宣传稿件500余篇,曾获山东“完美杯”新闻报道二等奖,先进工作经验获多方推广,成为全系统学习的榜样。

平凡不平庸,维权助业树品牌

    消费维权工作琐碎细致,不仅要懂法规,更要识人心。老于总结出一套消费维权“三心工作法”:一是用“真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二是用“诚心”拉近与商家爱间距离;三是用“恒心”确保消费维权实效。

    在沙子口所三年来,老于个人共受理消费投诉300余件,处结率100%,其中,具有影响力的百万元以上消费投诉多达12起,调解成功率及消费者满意率均达98%以上。不知不觉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称呼“维权老于”。

    沙子口所地处崂山景区,每逢旅游旺季,消费者投诉量大幅增加。2017年8月,外地消费者在沙子口某海鲜酒店用餐,因龙虾价格问题与商家发生纠纷,消费者通过网络大肆宣扬,向商户及监管部门施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及时处置消除影响。老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摸清纠纷起因和网络发酵过程,对事件来龙去脉做出清醒的判断,积极参与舆情处置,最终“龙虾事件”及时平息,崂山旅游声誉得以挽回,“维权老于”声名远播,成为崂山市场监管局消费维权服务知名品牌。


有功不居功,廉洁自律树正气

    消费维权岗位是群众认知市场监管系统的“窗口”。身在“窗口”的老于始终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严于律己、谨慎履职,以廉洁奉公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2016年,老于受理了一起标的额高达980万元的二手房交易纠纷。买方违约要求退还20万元定金,卖方则要求对方支付200余万元违约金,双方剑拔弩张。老于先后组织双方当面调解10余次,在他不厌其烦的劝说下,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和解免于诉讼,房屋最终以合理价格成交。买卖双方为表示感谢多次邀请吃饭,都被老于婉言谢绝。

    去年,在老于顺利完成一起购房消费纠纷调解后,崂山区市场监管局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消费者在信中写到:“崂山区市场监管局风气之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让我深受感动。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多次全力相助,感谢你们的耐心和责任心。你们的一身正气、清正廉明,让我对未来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充满信心,让我对中国的消费大环境越发信任!”

    

    “风展旗如画,逐梦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后,还有一年半退休的老于,在工作笔记的扉页上写了这句提振精神的话。老于的新时代梦想是,在退休之前争取再多建几个崂山景区消费维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