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03-18

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局有关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青岛市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3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


青岛市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就业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化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决定在2024年开展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根据国家、省关于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作部署,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培优塑强“就享家”服务品牌为核心,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内外协同、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政策业务经办更加便捷,智慧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和城乡劳动者多样化、多层次就业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就业服务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就业服务便利性

1.推动服务端口前移。深化“15 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阵地,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提升社区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功能。推进各类就业资源持续向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差距,提升城乡社区就业服务均等性、可及性。(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健全公共服务标准。以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按照“全面覆盖、完整实用”原则,编制发布青岛市公共就业服务指南,补充细化地方标准和内部标准,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名称、覆盖群体、办理方式、所需材料、办结时限等,充分利用政务网站、新媒体等公开服务标准,方便服务对象获取服务信息。(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全面推进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口合一”“一口办理”,优化就业登记服务,为有需求劳动年龄人口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荐、招聘对接、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落实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就业地办理失业登记制度,为年满16周岁(含)至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失业状态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失业登记服务。(责任单位:局劳动关系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优化灵活务工服务。加强灵活就业信息监测,拓展新业态等各类灵活就业登记范围,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完善零工求职招聘服务,开设一批线上零工信息(灵活就业)专区,在“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等设置灵活就业信息发布栏,归集更多门槛低、灵活性高的就业岗位,畅通灵活务工人员就业渠道。举办灵活就业专场招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推动“岗位找人”。(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提升政策经办实效性

5.更新就业政策清单。建立政策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青岛市就业创业政策“一本通”进行梳理更新,并按照政策享受主体,向社会分类发布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查询政策、了解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加大政策宣传推介。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深入解读就业创业惠企利民政策,生动宣传就业创业服务举措,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依托“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等服务载体,通过现场“面对面”或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点对点”向企业和群众推介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责任单位:局研究室、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7.排查政策落实盲点。针对已出台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活动,重点排查政策是否落实、政策落实绩效等问题,针对排查问题,及时抓好整改,保障政策落地落细。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反馈,畅通政策落实反馈渠道,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8.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加强大数据比对识别,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运用“政策找人”“直补快办”等服务模式及时兑现补贴政策,保障政策“应享快享”。优化就业惠企政策申领服务,为符合条件市场主体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提升供需匹配精准性

9.加强岗位归集发布。依托现场经办、电话受理、网络登记、入企走访等渠道全方位采集岗位信息,加强招聘单位资质认证和岗位发布审查责任,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扩大公共招聘岗位信息覆盖范围,在政务网站、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加大街道(镇)、社区(村)宣传栏投放力度,降低劳动者岗位搜寻成本。(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0.推动招聘服务下沉。发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发挥“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作用,在广场车站、商超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定期举办“大而全”“专而精”“小而美”等多种形式招聘活动,满足劳动者差异化求职需求。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加大直播带岗力度,通过公共招聘网、微信公众号、社区服务群等渠道,将岗位信息直接推送给劳动者。(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加大岗位投放频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打造“局长带岗”“企业家送岗”等线上招聘品牌,确保招聘活动“24小时”不停歇、不断线。高密度组织招聘对接活动,各区(市)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健全岗位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跟踪用人单位招聘进度和劳动者求职应聘情况。(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提升就业帮扶主动性

12.升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在青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就业指导、素质测评、岗位对接、实习实训等服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提高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岗位比重。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做好“1131”服务(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确保联系服务率100%。(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集成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改革,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培育一批街道(镇)、社区(村)劳务组织和经纪人。建立实名制农民工数据库,全面掌握农民工基本构成、就业流向、技能参保等情况,科学研判农民工就业形势。强化返乡农民工网格化管理服务,1年内至少开展1次政策对接、开展2次职业指导、推荐2次岗位信息、提供2次技能培训信息。(责任单位: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4.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精准掌握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和就业创业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开展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政策,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价格临时补贴等待遇。建立定期走访、主动发现、个性服务、动态跟踪就业援助机制,全面落实失业人员“12333”式服务和各项就业援助政策,为有就业意愿失业人员提供“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5.加强公益性岗位精准管理。落实《<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全面做好岗位、人员、资金管理服务,根据基层治理需要,优化岗位设置结构,提升岗位开发利用水平。支持区(市)建设“公岗之家”,加强上岗人员关心关爱,给予适当激励,健全帮扶机制,稳慎做好大规模人员的有序退出。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公益基金参与,充分考虑人员增量、在岗时长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变量,最大化统筹资金使用,确保在岗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待遇。(责任单位: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全员摸排,按需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确保信息摸查100%、就业服务100%。对已经就业的,对接落实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确保其稳定就业;对有转岗需求的,提供岗位推介、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其转岗就业;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组建劳务协作联盟、设立劳务工作站,为协作地劳动力提供全流程劳务输出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提升创业扶持系统性

17.加大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优化“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创业补贴政策,探索推进“创业券”在创业服务领域应用,试点实施数字人民币在创业服务场景中的应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动“创贷+商贷”的“青岛创业家”模式扩面增量。优化创业服务生态,完善创业孵化、资金扶持、资源对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8.加强孵化载体产业化建设。实施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创新发展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区域特色等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创业要素集聚的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发挥其“聚产业、促创业、带就业”作用。加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企业孵化等方面集约化优势。(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9.完善创业项目遴选机制。建立创业项目库,健全管理服务制度,为创业者搭建创业项目交流对接平台。举办“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业项目培育遴选专家评审队伍,对遴选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办公场地租金减免、创业导师跟踪扶持、投融资专家咨询指导、创业服务全程赋能等服务,推动创业项目落地发展。(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开展创业服务特色活动。举办青岛市2024“创业节”“创业第一课”“创业城市合伙人创业能力提升营”“青创四季”等专项创业服务活动。评选一批创业明星、大学生创业明星和返乡创业带头人,开展市级创业型城区、街道(镇)、社区(村)和特色街区评选。推进“街区创业生态圈”建设,争创一批省级创业示范街区。(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提升技能培训针对性

21.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面向不同群体,出台新一轮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岗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等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劳动者积极参加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个人和企业技能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2.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目录。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征集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摸清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更新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录和金蓝领培训目录,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更加贴合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培训需求。(责任单位: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3.组织开展特色培训项目。聚焦产业赋能,引导区(市)积极组织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项职业培训项目,按照“一区(市)一品牌”原则,开展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乡村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业能力培训,为劳动者提供多样化培训供给。实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加快培养一批素质高、技能强、服务优的从业人员队伍,2024年计划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责任单位: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4.丰富职业技能培训形式。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开展“菜单”式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互联网+培训”形式,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保障措施

25.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街道(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综合性服务大厅、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市场等场所,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就业服务。各区(市)可根据辖区工作实际,开发一批专项公益性岗位,充实社区就业服务力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就业服务网点设施运营、服务项目提供,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基层就业服务供给模式。(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6.强化服务队伍素质建设。按照“分级组织、全员培训”原则,深入开展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活动,全市集中举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专题培训班,各区(市)围绕政策解读、业务经办、服务优化等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参训率100%,提升就业创业服务队伍业务经办和公共服务能力。定期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家进基层站点活动,为站点服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责任单位: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7.强化就业创业载体建设。推进“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失业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送、创业推介等“家门口”就业服务,2024年底全市建设“就享家”乐业服务站300个左右。支持区(市)在社区打造创贷驿站、创客之家等服务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资源对接以及创业金融服务。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布局合理、质效双优的零工服务体系。建设一批职业指导工作室,为求职者提供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8.强化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构建“数字赋能、多元融合、协同一体”智慧就业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和劳动者提供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推广“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创业元宇宙体验中心、创业服务IP“喵小创”、创业服务数字人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矩阵,提升创业服务数字化应用,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数智化创业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组织实施

29.加强组织领导。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将开展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市、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机制作用,强化工作协同,压紧压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30.加强资金管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健全就业创业资金支出定期调度制度,按月调度市及各区(市)资金支出情况,确保各级各部门按照政策要求做好资金配套,保障各项就业、创业、培训政策措施落实。市、区(市)要加强补贴审核、资金支出等监测,确保资金管理安全规范。

31.加强典型引领。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要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宣传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创新做法、服务渠道等,深入挖掘优秀服务项目和先进工作事迹,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关注、参与、支持就业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2.加强风险防控。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要完善失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大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情况监测,健全防范和应对规模性裁员工作预案、失业人员帮扶预案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系统性失业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

鲁ICP备0503858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2000055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政策咨询电话:12333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549号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03-18

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局有关处室、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青岛市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3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


青岛市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就业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化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决定在2024年开展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根据国家、省关于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作部署,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培优塑强“就享家”服务品牌为核心,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内外协同、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政策业务经办更加便捷,智慧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和城乡劳动者多样化、多层次就业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就业服务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就业服务便利性

1.推动服务端口前移。深化“15 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阵地,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提升社区就业、创业、培训等服务功能。推进各类就业资源持续向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差距,提升城乡社区就业服务均等性、可及性。(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健全公共服务标准。以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按照“全面覆盖、完整实用”原则,编制发布青岛市公共就业服务指南,补充细化地方标准和内部标准,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名称、覆盖群体、办理方式、所需材料、办结时限等,充分利用政务网站、新媒体等公开服务标准,方便服务对象获取服务信息。(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全面推进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口合一”“一口办理”,优化就业登记服务,为有需求劳动年龄人口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荐、招聘对接、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落实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就业地办理失业登记制度,为年满16周岁(含)至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失业状态的城乡劳动者提供失业登记服务。(责任单位:局劳动关系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优化灵活务工服务。加强灵活就业信息监测,拓展新业态等各类灵活就业登记范围,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完善零工求职招聘服务,开设一批线上零工信息(灵活就业)专区,在“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等设置灵活就业信息发布栏,归集更多门槛低、灵活性高的就业岗位,畅通灵活务工人员就业渠道。举办灵活就业专场招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推动“岗位找人”。(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提升政策经办实效性

5.更新就业政策清单。建立政策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青岛市就业创业政策“一本通”进行梳理更新,并按照政策享受主体,向社会分类发布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查询政策、了解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加大政策宣传推介。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深入解读就业创业惠企利民政策,生动宣传就业创业服务举措,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依托“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等服务载体,通过现场“面对面”或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点对点”向企业和群众推介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责任单位:局研究室、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7.排查政策落实盲点。针对已出台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活动,重点排查政策是否落实、政策落实绩效等问题,针对排查问题,及时抓好整改,保障政策落地落细。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反馈,畅通政策落实反馈渠道,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8.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加强大数据比对识别,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运用“政策找人”“直补快办”等服务模式及时兑现补贴政策,保障政策“应享快享”。优化就业惠企政策申领服务,为符合条件市场主体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提升供需匹配精准性

9.加强岗位归集发布。依托现场经办、电话受理、网络登记、入企走访等渠道全方位采集岗位信息,加强招聘单位资质认证和岗位发布审查责任,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扩大公共招聘岗位信息覆盖范围,在政务网站、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加大街道(镇)、社区(村)宣传栏投放力度,降低劳动者岗位搜寻成本。(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0.推动招聘服务下沉。发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发挥“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作用,在广场车站、商超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定期举办“大而全”“专而精”“小而美”等多种形式招聘活动,满足劳动者差异化求职需求。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加大直播带岗力度,通过公共招聘网、微信公众号、社区服务群等渠道,将岗位信息直接推送给劳动者。(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加大岗位投放频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打造“局长带岗”“企业家送岗”等线上招聘品牌,确保招聘活动“24小时”不停歇、不断线。高密度组织招聘对接活动,各区(市)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健全岗位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跟踪用人单位招聘进度和劳动者求职应聘情况。(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提升就业帮扶主动性

12.升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在青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就业指导、素质测评、岗位对接、实习实训等服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提高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岗位比重。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做好“1131”服务(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确保联系服务率100%。(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畅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集成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改革,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培育一批街道(镇)、社区(村)劳务组织和经纪人。建立实名制农民工数据库,全面掌握农民工基本构成、就业流向、技能参保等情况,科学研判农民工就业形势。强化返乡农民工网格化管理服务,1年内至少开展1次政策对接、开展2次职业指导、推荐2次岗位信息、提供2次技能培训信息。(责任单位: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4.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精准掌握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和就业创业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开展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政策,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价格临时补贴等待遇。建立定期走访、主动发现、个性服务、动态跟踪就业援助机制,全面落实失业人员“12333”式服务和各项就业援助政策,为有就业意愿失业人员提供“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5.加强公益性岗位精准管理。落实《<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全面做好岗位、人员、资金管理服务,根据基层治理需要,优化岗位设置结构,提升岗位开发利用水平。支持区(市)建设“公岗之家”,加强上岗人员关心关爱,给予适当激励,健全帮扶机制,稳慎做好大规模人员的有序退出。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公益基金参与,充分考虑人员增量、在岗时长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变量,最大化统筹资金使用,确保在岗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待遇。(责任单位: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全员摸排,按需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确保信息摸查100%、就业服务100%。对已经就业的,对接落实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政策,确保其稳定就业;对有转岗需求的,提供岗位推介、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其转岗就业;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组建劳务协作联盟、设立劳务工作站,为协作地劳动力提供全流程劳务输出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提升创业扶持系统性

17.加大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优化“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创业补贴政策,探索推进“创业券”在创业服务领域应用,试点实施数字人民币在创业服务场景中的应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动“创贷+商贷”的“青岛创业家”模式扩面增量。优化创业服务生态,完善创业孵化、资金扶持、资源对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8.加强孵化载体产业化建设。实施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创新发展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区域特色等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创业要素集聚的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发挥其“聚产业、促创业、带就业”作用。加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企业孵化等方面集约化优势。(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9.完善创业项目遴选机制。建立创业项目库,健全管理服务制度,为创业者搭建创业项目交流对接平台。举办“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业项目培育遴选专家评审队伍,对遴选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办公场地租金减免、创业导师跟踪扶持、投融资专家咨询指导、创业服务全程赋能等服务,推动创业项目落地发展。(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开展创业服务特色活动。举办青岛市2024“创业节”“创业第一课”“创业城市合伙人创业能力提升营”“青创四季”等专项创业服务活动。评选一批创业明星、大学生创业明星和返乡创业带头人,开展市级创业型城区、街道(镇)、社区(村)和特色街区评选。推进“街区创业生态圈”建设,争创一批省级创业示范街区。(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提升技能培训针对性

21.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面向不同群体,出台新一轮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岗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等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劳动者积极参加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个人和企业技能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2.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目录。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征集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摸清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更新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录和金蓝领培训目录,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更加贴合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培训需求。(责任单位: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3.组织开展特色培训项目。聚焦产业赋能,引导区(市)积极组织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项职业培训项目,按照“一区(市)一品牌”原则,开展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乡村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业能力培训,为劳动者提供多样化培训供给。实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加快培养一批素质高、技能强、服务优的从业人员队伍,2024年计划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责任单位: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4.丰富职业技能培训形式。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开展“菜单”式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互联网+培训”形式,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保障措施

25.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街道(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统筹综合性服务大厅、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市场等场所,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就业服务。各区(市)可根据辖区工作实际,开发一批专项公益性岗位,充实社区就业服务力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就业服务网点设施运营、服务项目提供,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基层就业服务供给模式。(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6.强化服务队伍素质建设。按照“分级组织、全员培训”原则,深入开展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活动,全市集中举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专题培训班,各区(市)围绕政策解读、业务经办、服务优化等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年底前实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参训率100%,提升就业创业服务队伍业务经办和公共服务能力。定期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家进基层站点活动,为站点服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责任单位: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7.强化就业创业载体建设。推进“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失业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送、创业推介等“家门口”就业服务,2024年底全市建设“就享家”乐业服务站300个左右。支持区(市)在社区打造创贷驿站、创客之家等服务载体,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资源对接以及创业金融服务。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布局合理、质效双优的零工服务体系。建设一批职业指导工作室,为求职者提供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8.强化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构建“数字赋能、多元融合、协同一体”智慧就业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和劳动者提供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推广“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创业元宇宙体验中心、创业服务IP“喵小创”、创业服务数字人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矩阵,提升创业服务数字化应用,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数智化创业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组织实施

29.加强组织领导。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将开展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市、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机制作用,强化工作协同,压紧压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30.加强资金管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健全就业创业资金支出定期调度制度,按月调度市及各区(市)资金支出情况,确保各级各部门按照政策要求做好资金配套,保障各项就业、创业、培训政策措施落实。市、区(市)要加强补贴审核、资金支出等监测,确保资金管理安全规范。

31.加强典型引领。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要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宣传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创新做法、服务渠道等,深入挖掘优秀服务项目和先进工作事迹,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关注、参与、支持就业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2.加强风险防控。市局各有关部门、各区(市)要完善失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大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情况监测,健全防范和应对规模性裁员工作预案、失业人员帮扶预案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系统性失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