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06 | 文号:青人社字〔2025〕39号 |
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行政审批局、民营经济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人社部发〔2025〕5号)精神,根据《山东省“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方案》要求,决定在全市实施青岛市“创业陪跑”行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力量,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城市建设。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创业生命周期为脉络,通过分阶段、差异化的资源匹配与政策支持,构建“精准识别需求—动态调整策略—全周期赋能”的陪跑体系,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创业陪跑空间100个以上,服务初创企业1000家以上,实现创业需求响应率100%。遴选和陪跑一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
二、陪跑对象
(一)聚焦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特别是新质生产力领域创业项目。
(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困难人员。
(三)曾获得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的创业项目。
三、重点举措
(一)构建“一核多点”陪跑空间体系
1.深化创业赋能中心陪跑空间建设。依托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构建“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部热线”的服务模式,集成路演大厅、虚拟实训区、金融赋能区等创业服务空间,汇聚公共服务+市场资源,提供个性化咨询、定制化方案、智能化匹配的“一站式、全流程”全链条创业服务。
2.打造特色化创业领跑空间。建立“陪跑空间+孵化园区”全域陪跑网络,发挥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领跑作用,搭建创业者与创业资源便捷高效的对接交流机制,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等赋能服务。设立“二次孵化通道”,为失败项目提供复盘支持与再启动机会。
3.建立社区便利化陪跑空间。依托街道、社区“就享家”服务站,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创贷受理等基础服务,打造“家门口创业”百米陪跑服务圈。
4.共建协同化政校企陪跑空间。深化“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四区联动,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构建从实验室成果转化到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促进产学研资源深度融合,通过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精准对接高校与市场资源,形成创业项目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建立“专精实干”创业陪跑团
1.政策惠享陪跑团。建立人社创业服务专员队伍,精准解读创业、就业、人才和培训等政策,匹配申报指南,助力企业尽享补贴申领、税收减免等政策红利,护航政策变现最后一公里。
2.市场破冰陪跑团。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构建精准营销模型,提供渠道开发方案,链接行业资源网络,助力初创企业快速打通市场通路实现首单突破。
3.金融助力陪跑团。联合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定制专属金融产品,为创业企业开通金融通道,注入低成本发展资金流。
4.资本链接陪跑团。联合创投风投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商业计划书定制、股权融资方案设计等服务,搭建企业资本化成长路径。
5.园区直通陪跑团。优化升级青岛市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优选适配产业园区,提供企业入驻专项优惠,嫁接产学研资源,提供“场地+政策+生态链”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6.产业赋能陪跑团。整合行业商协会,助力企业诊断产业链卡点,链接上下游资源池,嫁接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7.人才速配陪跑团。依托市级诚信、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企业构建人才画像模型,精准匹配核心团队,吸引优秀人才,提供定制化岗前培训解决方案。
8.综合服务陪跑团。联合创业服务协会等创业者专属服务组织,提供覆盖工商注册、财税合规、知识产权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打造企业合规经营护航体系。
(三)搭建“数智融创”信息化赋能平台
全面推广创业元宇宙实训平台,构建“孵化-成长-发展”创业全周期实训体系,提升创业实践认知水平,规避创业生存风险。依托“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集成政策匹配、场地预约、导师对接、活动报名等功能,实现“一键导航、一站申办”。布局“喵小创+”创业服务IP,打造陪跑空间政策咨询、服务帮办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建立项目库、导师库与企业成长档案等数字化管理机制,动态跟踪企业成长状态,预警经营风险并触发陪跑团适时介入。
(四)实施“精准滴灌”全过程接力陪跑
1.建立种子期项目遴选机制。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高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打通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结合常态化征集通道与各类创业大赛,对创业项目进行选拔与培育,推动技术成果定向筛选孵化。明确遴选标准流程,开展项目筛选分类,组织导师、专家团队严格评审,从技术、市场、模式、团队等多维度评估,择优选入青岛市创业项目库。
2.强化初创期技能提升服务。建立导师和服务专员陪跑团“一对一”培训指导、孵化融资等跟踪扶持机制,实施“马兰花”计划、“创业第一课”等公益培训课堂活动。依托创业孵化载体开展辅导、培训、沙龙等创业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及行业专家传授经验,助力创业者树立正确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提升创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3.构筑成长期资源对接平台。组织“源来好创业”、“喵小创贷你创业”、创业能力提升营等活动,搭建融资路演、供应链洽谈等对接平台。支持高能级创业园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创业微种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推动创业企业与投资机构、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大政策引导,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贷+”融资产品。强化成长期导师辅导与帮扶,助力企业合规经营,为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帮助企业争取资源和发展机会。
4.涵养成熟期产业生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开放资源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和融资支持,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良性循环。有效发挥成熟期企业的辐射效应,形成“创新—创业—就业—产业升级”的闭环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5.全链条协同联动赋能。立足政府相关部门职能,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建立以人社、科技、工信、行政审批、民营经济等部门的“人社统筹、部门联动、服务贯通”的“接力式”协同联动陪跑机制,根据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相应接力服务。依托“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运用“政策计算器”等智能技术,为陪跑对象提供政策精准匹配;协助申请各级各类科技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协助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发展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办好“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落实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和“优企进校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构建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一张网”。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科技、工信、行政审批、民营经济等各部门组成的创业陪跑服务专员联系对接机制,统筹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及跨部门协作。实施陪跑空间布局、服务专员培训、创业项目遴选、创业导师库和项目库搭建,创业孵化园区、科技产业园等陪跑空间负责与区(市)创业服务专员对接项目落地、场地扶持及配套服务。
(二)健全跟踪评估机制。结合实际确定创业陪跑项目清单,实施创业服务专员、创业导师“揭榜挂帅”陪跑计划,定期总结服务绩效。由各区(市)对陪跑行动实施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需求反馈、经营成效、就业带动等陪跑情况,加强项目陪跑台账管理,根据项目发展情况陪跑项目库予以动态调整。
(三)促进资源协同共享。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政府战略引导、高校科研攻关与市场应用优势资源,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供应链全流程协同及市场渠道开放共享。发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和商协会作用,提供涵盖合规风控、专利运营、市场验证、技术标准制定等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
(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持续跟踪服务创业陪跑项目,及时提炼总结创业陪跑服务经验,宣传推广相关服务案例。对创业陪跑成效显著的陪跑空间、陪跑导师、服务专员等组织和个人,给予“优秀陪跑空间”“创业陪跑先锋”等称号。对创业陪跑期间带动就业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项目和企业,优先推荐参与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及政策扶持计划。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
青岛市工业和 信息化局 | |
青岛市行政审批 服务局 |
青岛市民营经济 发展局 |
2025年6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青岛政务网 | 网上办事大厅 | 青岛人才网 |
日期:2025-06-06
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行政审批局、民营经济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人社部发〔2025〕5号)精神,根据《山东省“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方案》要求,决定在全市实施青岛市“创业陪跑”行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力量,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城市建设。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创业生命周期为脉络,通过分阶段、差异化的资源匹配与政策支持,构建“精准识别需求—动态调整策略—全周期赋能”的陪跑体系,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创业陪跑空间100个以上,服务初创企业1000家以上,实现创业需求响应率100%。遴选和陪跑一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
二、陪跑对象
(一)聚焦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特别是新质生产力领域创业项目。
(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困难人员。
(三)曾获得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的创业项目。
三、重点举措
(一)构建“一核多点”陪跑空间体系
1.深化创业赋能中心陪跑空间建设。依托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构建“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部热线”的服务模式,集成路演大厅、虚拟实训区、金融赋能区等创业服务空间,汇聚公共服务+市场资源,提供个性化咨询、定制化方案、智能化匹配的“一站式、全流程”全链条创业服务。
2.打造特色化创业领跑空间。建立“陪跑空间+孵化园区”全域陪跑网络,发挥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领跑作用,搭建创业者与创业资源便捷高效的对接交流机制,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等赋能服务。设立“二次孵化通道”,为失败项目提供复盘支持与再启动机会。
3.建立社区便利化陪跑空间。依托街道、社区“就享家”服务站,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创贷受理等基础服务,打造“家门口创业”百米陪跑服务圈。
4.共建协同化政校企陪跑空间。深化“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四区联动,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构建从实验室成果转化到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促进产学研资源深度融合,通过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精准对接高校与市场资源,形成创业项目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建立“专精实干”创业陪跑团
1.政策惠享陪跑团。建立人社创业服务专员队伍,精准解读创业、就业、人才和培训等政策,匹配申报指南,助力企业尽享补贴申领、税收减免等政策红利,护航政策变现最后一公里。
2.市场破冰陪跑团。建立创业导师队伍,构建精准营销模型,提供渠道开发方案,链接行业资源网络,助力初创企业快速打通市场通路实现首单突破。
3.金融助力陪跑团。联合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定制专属金融产品,为创业企业开通金融通道,注入低成本发展资金流。
4.资本链接陪跑团。联合创投风投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商业计划书定制、股权融资方案设计等服务,搭建企业资本化成长路径。
5.园区直通陪跑团。优化升级青岛市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优选适配产业园区,提供企业入驻专项优惠,嫁接产学研资源,提供“场地+政策+生态链”三位一体解决方案。
6.产业赋能陪跑团。整合行业商协会,助力企业诊断产业链卡点,链接上下游资源池,嫁接智能化改造方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
7.人才速配陪跑团。依托市级诚信、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企业构建人才画像模型,精准匹配核心团队,吸引优秀人才,提供定制化岗前培训解决方案。
8.综合服务陪跑团。联合创业服务协会等创业者专属服务组织,提供覆盖工商注册、财税合规、知识产权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打造企业合规经营护航体系。
(三)搭建“数智融创”信息化赋能平台
全面推广创业元宇宙实训平台,构建“孵化-成长-发展”创业全周期实训体系,提升创业实践认知水平,规避创业生存风险。依托“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集成政策匹配、场地预约、导师对接、活动报名等功能,实现“一键导航、一站申办”。布局“喵小创+”创业服务IP,打造陪跑空间政策咨询、服务帮办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建立项目库、导师库与企业成长档案等数字化管理机制,动态跟踪企业成长状态,预警经营风险并触发陪跑团适时介入。
(四)实施“精准滴灌”全过程接力陪跑
1.建立种子期项目遴选机制。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高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打通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结合常态化征集通道与各类创业大赛,对创业项目进行选拔与培育,推动技术成果定向筛选孵化。明确遴选标准流程,开展项目筛选分类,组织导师、专家团队严格评审,从技术、市场、模式、团队等多维度评估,择优选入青岛市创业项目库。
2.强化初创期技能提升服务。建立导师和服务专员陪跑团“一对一”培训指导、孵化融资等跟踪扶持机制,实施“马兰花”计划、“创业第一课”等公益培训课堂活动。依托创业孵化载体开展辅导、培训、沙龙等创业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及行业专家传授经验,助力创业者树立正确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提升创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3.构筑成长期资源对接平台。组织“源来好创业”、“喵小创贷你创业”、创业能力提升营等活动,搭建融资路演、供应链洽谈等对接平台。支持高能级创业园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创业微种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推动创业企业与投资机构、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大政策引导,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贷+”融资产品。强化成长期导师辅导与帮扶,助力企业合规经营,为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帮助企业争取资源和发展机会。
4.涵养成熟期产业生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开放资源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和融资支持,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良性循环。有效发挥成熟期企业的辐射效应,形成“创新—创业—就业—产业升级”的闭环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5.全链条协同联动赋能。立足政府相关部门职能,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建立以人社、科技、工信、行政审批、民营经济等部门的“人社统筹、部门联动、服务贯通”的“接力式”协同联动陪跑机制,根据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相应接力服务。依托“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运用“政策计算器”等智能技术,为陪跑对象提供政策精准匹配;协助申请各级各类科技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协助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支持优质企业梯度发展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办好“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落实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和“优企进校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构建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一张网”。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科技、工信、行政审批、民营经济等各部门组成的创业陪跑服务专员联系对接机制,统筹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及跨部门协作。实施陪跑空间布局、服务专员培训、创业项目遴选、创业导师库和项目库搭建,创业孵化园区、科技产业园等陪跑空间负责与区(市)创业服务专员对接项目落地、场地扶持及配套服务。
(二)健全跟踪评估机制。结合实际确定创业陪跑项目清单,实施创业服务专员、创业导师“揭榜挂帅”陪跑计划,定期总结服务绩效。由各区(市)对陪跑行动实施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需求反馈、经营成效、就业带动等陪跑情况,加强项目陪跑台账管理,根据项目发展情况陪跑项目库予以动态调整。
(三)促进资源协同共享。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政府战略引导、高校科研攻关与市场应用优势资源,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供应链全流程协同及市场渠道开放共享。发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和商协会作用,提供涵盖合规风控、专利运营、市场验证、技术标准制定等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
(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持续跟踪服务创业陪跑项目,及时提炼总结创业陪跑服务经验,宣传推广相关服务案例。对创业陪跑成效显著的陪跑空间、陪跑导师、服务专员等组织和个人,给予“优秀陪跑空间”“创业陪跑先锋”等称号。对创业陪跑期间带动就业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项目和企业,优先推荐参与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及政策扶持计划。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
青岛市工业和 信息化局 | |
青岛市行政审批 服务局 |
青岛市民营经济 发展局 |
2025年6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